最新消息

國際時評|葛山德〈在烏國的「特別軍事行動」的250 天:中期結果〉

在烏國的「特別軍事行動」的250 天:中期結果

葛山德[1]

 

 

寧靜的烏克蘭夜晚

天空透明、星星閃耀

空氣中瀰漫著睡意

銀色的楊樹葉微微地飄揚

天上的月亮平靜

它在白色教堂上方閃耀

照耀郁郁蔥蔥的蓋特滿花園和古堡

亞歷山大 ‧ 普希金 波爾塔瓦

2022224日,俄軍從俄羅斯、頓巴斯、克里米亞和白俄羅斯四個方向進入烏克蘭大陸領土。在敵對行動爆發之日,普丁出現在電視上,向俄羅斯人民和世界發言。在他的話語中,他定義了這次特別軍事行動及其目標。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該特別行動的本質和目標是什麼、俄羅斯是否達到了指定的目標、以及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特別軍事行動及其原本目標。從普丁的演說中可以看出,「特別軍事行動」是「一項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的行動」。從俄羅斯總統的角度來看,基輔政權是具有納粹性的,它對講俄語的烏東地區——頓巴斯——實行種族滅絕政策。而正是為了保護這個地區,普丁承認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而且為了保證基輔再也不侵犯這些領土的主權,他決定以武力迫使基輔投降、並在烏克蘭領土上進行所謂的「去納粹化」。然而從隨後的事態來看,普丁似乎低估了烏軍的抵抗力,同時也高估了烏克蘭人民對俄羅斯的忠誠度。

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兩國一民?普丁在2022年2月採取的所有實際步驟都是基於他對烏克蘭及其人民的誤解。普丁對烏克蘭的看法是在他在這次敵對行動開始前大約六個月所寫的〈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一文中所闡述的。這個看法的本質可以簡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 自古羅斯時代以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一直是同一個民族。
  • 自古以來,各種力量都試著通過反俄的「烏克蘭主義」讓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兄弟鬩牆。
  • 獨立的烏克蘭是蘇聯政府的「產物」,而蘇聯政府在烏克蘭地區推廣了烏克蘭語。烏克蘭地區是自古以來就是俄國的領土,並且是在蘇聯的守護且擴張下才拓展至今日版圖。[2]
  • 俄羅斯願意與1991年後獨立的烏克蘭和平共處。
  • 2014年,反俄力量接管了烏克蘭,這導致烏克蘭成為「反俄」國家。
  • 烏克蘭不想遵守《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這表明它並不需要頓巴斯地區。
  • 俄羅斯願意與基輔建立正常關係,堅決反對烏克蘭被拿來當作對付俄羅斯的工具。

Украина состоит из подарков русских царей и советских генсеков

▲烏克蘭是由俄羅斯沙皇與蘇聯總秘書的禮物組成的

(圖片取自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新聞網站2017/05/08的報導:Украина состоит из подарков русских царей и советских генсеков - KP.RU

那麼,如何解讀普丁的論點呢?首先,普丁否認烏克蘭和烏克蘭人民的民族認同。普丁說:「烏克蘭是蘇維埃政權的產物」,這表明烏克蘭的創建是人為的。其次,他不想讓烏克蘭以另一種方式發展。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由於它們擁有共同的斯拉夫血統)在前蘇聯成員共和國之間保持著最密切的伙伴關係。然而隨著2000年代的到來,民主進程在烏克蘭得到催化,這激怒了老大哥俄羅斯。畢竟,這些民主進程最終可能會波及俄羅斯,而俄羅斯當時卻身處在建立威權社會的過程中。其三,烏克蘭的去共產化。對於普丁以及他這一代人來說,懷念蘇聯是他們其中一個特點;因此烏克蘭下令將各地的列寧紀念碑和蘇聯時代的地名重新命名等去共產化行動,在在引起普丁的不滿憤恨。其四,烏克蘭退出俄羅斯勢力範圍。普丁執政二十年來未能通過軟實力將烏克蘭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因此(他顯然感覺烏克蘭要棄他而去)他選擇了以最嚴厲的方式來保住它。

俄羅斯能否在三天內攻占基輔?特別軍事行動的形式假設某個國家使用有限的特遣隊在有限的時間內執行軍事任務。然而,隨後的事件表明,原先設定的閃電戰顯然已經拖成了一場持久戰。為什麼普丁未能實現他的計劃?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阻撓是低估了敵人。克里姆林宮希望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行動能在數週或數月內結束,就像美國在伊拉克的行動一樣。但事實上,克里姆林宮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妄想的!許多西方大國也並不看好烏克蘭。普丁誤以為烏克蘭軍隊不會抵抗,因為烏克蘭人是「俄羅斯人」,而烏克蘭這個國家只是人為的上層建築。第二個是軍事策略中的失算。俄軍考慮到其自身作為解放者,烏克蘭人勢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因此並未準備攻占烏國的大都市。然而俄軍計劃成列進入城市,導致大量受害者;而補給線拖長,軍隊沒有收到最必要的物資。由此可見,俄軍不是在為直接衝突做準備,而是在為地下秘密組織鬥爭做準備![3]戰略上的另一個錯誤也可以歸因於力量的分散。事實上,在四個方向(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基輔)的攻擊中,只有南方的進攻行動最成功。此外,俄羅斯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

攻擊。 畢竟,根據已知數據,這次特別行動只有20萬士兵參與;而要有效占領像烏克蘭這樣一個歐洲大國,據估計,需要至少一百萬士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軍隊的系統性問題——即腐敗。在敵對行動爆發之前,俄羅斯在軍費開支、軍事出口、經常展示新的軍事裝備方面等都處於領先地位,因而被列入「世界上最強大軍隊」的最高評級。然而,這只是紙面上的估計!事實是,俄羅斯軍械庫的基礎是蘇聯時代的武器,新設備往往不會大規模生產,而且俄羅斯根本沒有適當數量的反坦克導彈和無人機等現代戰爭的新奇裝備!這些問題是由於俄羅斯指揮的無能和腐敗所造成的。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俄國對於打一場大戰毫無準備。[4]

俄羅斯的迫進局面(Zugzwang)我們可以用美國精神病學家羅斯(Kübler-Ross)的「悲傷五階段」理論來比喻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進展: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俄羅斯領導層現在就正處於「討價還價」和「抑鬱」之間。他們想逃過一切,為自己保住面子;但矛盾的是,他們後續所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只會使他們的處境更加惡化,此即西洋棋中的一個處境,稱為迫進局面(Zugzwang)。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將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納入俄羅斯統治之下。這一決定向我們證明,因軍事失敗而痛心的普丁已經放棄了讓烏克蘭去納粹化和去軍事化的總體目標。但為了避免俄羅斯社會失望,他不得不至少展示一些成果,即全民公投。因此事實證明,俄羅斯並無法保護那些它認為屬於自己的領土。

結論。乍看之下,不徹底的勝利似乎會凍結衝突,尤其是俄羅斯已承諾不在這場戰爭中使用核武器。[5]兩邊前線將會成為兩國界線,而雙方都會去重整戰場。但事情並不只有這麼簡單。雙方付出的代價太高,而前線兩側的社會都不會滿足於不徹底的勝利。另一方面,前線雙方的疲勞都在增加,兩邊社會都要求其政府能採取更果斷的行動。就烏克蘭而言,此類行動可被視為在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地區的決定性攻勢。然而,由於道路開始變得泥濘、地理障礙(第聶伯河)以及俄羅斯人在某些方向的抵抗,使得烏方未能取得成功的進展。至於俄羅斯方面則試圖改變戰術的形式以鞏固春季進攻成功,它宣布部分或全部被占領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地區〔由於烏克蘭的進攻,哈爾科夫地區未包括在此列表中〕)原屬於俄羅斯、就四個地區的領土舉行全民公決、將其劃歸俄羅斯。因此普丁放棄了烏克蘭去納粹化和去軍事化的最初目標,違背了自己的不吞併烏克蘭的承諾。另外,為了加強前線和補充人力儲備,普丁總統進行了「部分動員」(partial mobilization),這也違反了他宣布的由專業軍事人員進行的有限特殊行動的編制。他在演講敘述(narratives)中的持續混亂(在烏克蘭的「特殊行動」之目的為何?)並沒有消散,而是進一步減低了前線俄羅斯戰士的作戰積極性。然而相對的,烏克蘭戰士卻有一個更明確的目標:解放他們的家園。但是,烏克蘭的問題在於人力和軍事資源有限,因此不得不從合理性之計出發。俄羅斯作為一個專制國家,不受人員和舊設備庫存的限制,可以而且將會發動任意長時間的戰爭,因為輸掉戰爭最終會導致普丁政權的生存危機,這對普丁及其周圍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合心意的。可以說戰爭的下一階段是消耗戰,而據此,這場戰爭將如何收場,不僅要看時間,還要看兩個對立體系的強弱程度。

 

[1]  葛山德,俄羅斯人,曾在台灣生活和學習四年。清華大學人社院碩士畢業,專長為亞際文化研究。在台時訪問了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目前在一間國際媒體機構當編譯者。業餘時間,會舉辦一些關於台灣和越南歷史的演講和中文口語俱樂部的活動。

[2]  西元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正式併入俄羅斯帝國。到了18世紀末,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 1729-1796)逐漸將帝國版圖擴張到古羅斯舊地和白俄羅斯,許多俄國人移民到克里米亞半島;到1795年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均納入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1917年俄國人在二月革命中推翻沙皇統治建立共和國,烏克蘭地區也相繼冒現出多個獨立政體。1918年列寧(Vladimir Lenin, 1870-1924)領導的十月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權,並促使東烏克蘭成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1945年二戰後,史達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逐步收復烏克蘭地區並進一步向西擴張版圖。1954年蘇聯當局為了慶祝烏克蘭歸於俄國統治300年,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 1894-1971)將烏克蘭人僅占總人口數22%的克里米亞讓給烏克蘭,以示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悠久的兄弟之情」。
 
[3]  根據美國情報,俄軍會從北部揮軍南下包圍基輔的兩側。一支部隊將通過烏克蘭城市車尼哥夫向首都東部移動,而另一支部隊將包圍基輔西部,從白俄羅斯向南推進,穿過廢棄的車諾比核電站「禁區」與周圍沼澤地之間的天然缺口。這場襲擊將發生在冬天,這樣變硬的土地才能讓坦克順利通過。如此一來俄羅斯軍隊就會在首都基輔周圍形成了夾擊,且原先計劃在三到四天內就會奪取基輔。俄方的特種部隊會找到並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ladimir Zelensky, 1978-)趕下台,必要時甚至殺死他,並建立一個親克里姆林宮的傀儡政府。另外,俄羅斯軍隊將從東部趕來,穿過烏克蘭中部到達第聶伯河,而來自克里米亞的軍隊則占領東南沿海。俄羅斯的計劃預測,這些行動可能需要數週時間。在停下來重新集結和重新武裝之後,他們接下來將向西推進,向一條從摩爾多瓦延伸到白俄羅斯西部的南北線推進,在西部留下一個殘存的烏克蘭州——在普丁的算計中,這個地區居住著無可救藥的新納粹恐俄者。見《華盛頓郵報》網站2022/08/25的報導:"As Russia prepared to invade Ukraine, U.S. struggled to convince Zelensky, allies of threa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interactive/2022/ukraine-road-to-war/?itid=hp-top-table-main) 更多資訊請參考英國「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網站2022/11/30的文章:"Preliminary Lessons in Conventional Warfighting from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February–July 2022"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preliminary-lessons-conventional-warfighting-russias-invasion-ukraine-february-july-2022)
 
[4]  首先這涉及到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的軍事生產高度仰賴西方生產的零組件,因此西方國家的軍事制裁對俄羅斯高科技軍事裝備的生產造成了沉重打擊。例如根據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進行的研究指出,在俄製的27個軍事系統的組件和微電子組件,例如巡航導彈、通信系統和電子戰綜合體等有至少450個是外國設計和製造的獨特零件。以往這種依賴關係可說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良好工業合作的佐證。但現在它卻變成俄軍的「致命弱點」(Achilles heel)。想擺脫這種依賴的可能方法是創建自己的科技基礎(這對目前的俄羅斯來說似乎不太可能)、從灰色市場進口和工業間諜活動。詳見《日經亞洲評論》網站2022/08/08的報導:"Russian military relies on Western, Asian tech components: study"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Ukraine-war/Russian-military-relies-on-Western-Asian-tech-components-study)
 
[5] 詳見《美聯社》網站2022/10/28的報導:"Russia's Putin says he won't use nuclear weapons in Ukraine | AP News" (https://apnews.com/article/putin-europe-government-and-politics-c541449bf88999c117b033d2de08d26d)
 
 

No.34  2022 春季

No.33  2021 秋季

No.32  2021 春季

No.31  2020 秋季

No.30  2020 春季